晚上11点
预测,发音为yê bà o,是大汪腔一个中文单词,意思是先报告,提前通知。
先报告,提前告知。
预陵誉先报告。
预先报告。
以及未来五天的天气趋势预报。
来源:《坛经·符竹品》:“如果你担心我不知道去哪里,我知道去哪里。
如果我不知道要去哪里,我就不会预测给你听。
”清代董璇大师《异录叙与魂代》:“此外,本科目二十六人滚衫,亦可预测。
”刘厚明《小鹅齐飞》,第一幕:“记者同志,我们来做个预报!”杨朔《石海》:“当时天气预报没有风。
渔民们早早起来看太阳,晒得很红。
下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当地球上的水受到阳光照射时,就会变成水蒸气,蒸发到空气中。
当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就会凝结成水滴。
这些水滴非常小,直径只有0.01 ~ 0.02毫米,最大的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起在空中。
正是这些小水滴在空气中聚集成云。
这些小水滴会变成雨滴落到地面上,它的体积会增加100多万倍。
雨,这些小水滴是如何让体积增长到100万倍以上的?主要靠两种手段:一是冷凝和冷凝增加;第二,取决于云滴的碰撞和增加。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周围的水汽,使自身凝结开花。
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量不断得到供给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就会持续下去,云滴就会不断增长,变成雨滴。
德州气象局的历史沿革
1950年3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航空处气象处德州气象站在德州市区石芦街31号建立,为全市首个气象站。
1955年5月禹城气候站建立, 1957年1月建立临邑县气候站、宁津县气候站,1958年10月建乐陵县气候站、平原县气候站,1959年1月建齐河县气候站、夏津县气候站,1961年10月1日建陵县气候站,1962年2月建立武城县气候站,1957年1月建庆云县气象服务站。
1961年建立德州地区气象台,下设预报、农气、观测、报务、台站管理五个组。
德州气象初建时属军队建制,1954年改属山东省气象科,1959年改属县市农业局,1964年德州气象管理体制由地方人民委员会领导改为“省气象局和本地人民委员会双重领导,以省气象局为主”,1970年改为军管, 1973年8月改为地方革命委员会领导 ,1980年改为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
1973年德州地区气象台改为德州地区革命委员会气象局,增设局办公室;1979年建立业务科、气象台;1982年增设政工科。
1985年改为德州专区气象服务台,内设办公室、业务科、政工科、预报科、纪检组五个科室。
下辖陵县、平锋逗原、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乐陵、临邑、商河、济阳、宁津、庆云十二个县气象站。
德州为国家基本观测站和农业气象基本观测站,其他各县均为一般站。
1990年1月商河、济阳两县气象站划归济南市气象部门管理。
1991年撤销纪检组,成立监察审计室,新增技术装备科、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并将预报科改为气象台。
1993年撤销技术装备科及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成立产业科、专业气象服务科。
1994年设电视天气预报制作中心。
1995年1月,德州基本观测站改为一般站,陵县气象站改为国家基本观测站。
随德州撤地设市,1995年4月地区气象服务台更名为德州市气象局。
1996年,将政工科改为人事科,与监察审计室合署办公。
新增防雷中心、庆典服务中心。
同年,在山东省气象系统率先推行竞争上岗,领导干部实行聘任制,职工双向选择,聘用上岗。
1998年10月3日,市局建立综合档案室。
2001年12月根据鲁气人发[2001]57号,市局内设办公室[人事教育科、监察审计科(与党组纪检组合署办公)、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财务科、政策法规科4个职能科室;设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德州市气象局电视预报制作中心、德州市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后勤服务中心、防雷装置质量检测检验所4个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全市10个县(市)气象机构实行局、站合一。
2006年根据《德州市国家气象系统机构编制调整方案》(鲁气办发〔2006〕81号)设:办公室、业务科技科、人事教育科(监察审计室、精神文明办)、政策法规科银哗卖(防雷减灾管理办公室)、气象台、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德州市专业气象台)、雷电防护技术中心(德州市防雷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机构规格均为正科级,另设物业服务中心挂靠办公室管理。
2007年5月根据山东省气象局《关于全省气象部门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中心机构设置的通知》(鲁气办发〔2007〕68号)在市局机关设计划财务科,与局办公室合署办公。
市气象局财务结算中心更名为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仍为市气象局正科级直属事业单位。
1987年5月德州地区建立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平原、乐陵、济阳、商河四个县(市)率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此后陵县、夏津、武城、齐河、禹城、临邑、宁津、庆云先后开展该项工作。
地区及县市人影领导小组由地区行署和县市分管理负责人为组长,成员为当地财政、农业、气象、芦燃公安、民政、人民武装等部门负责人。
1996年12月,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建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批复》(德编〔1996〕66号)批准成立“德州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挂靠市政府办公室。
2003年,市政府将市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办公室划归市气象局管理,各市、县(市、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也陆续移交气象部门。
2004年,市县人工防雹降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分别更名为本地人民政府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及办公室。